汉阳法院“三聚焦”护航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024-12-02 09:06
来源: 政治部
    浏览: 789

今年以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聚焦“因案施策、权益兑现、精准普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因案施策”精准评估助企纾困

近日,汉阳区法院因案施策,采取“分级评估+多元解纷”妥善化解涉企纠纷,为企业有效缩减解纷成本、降低涉诉影响,稳定正常生产经营。

涂某向某健身公司支付1.2万元,购买30节康复健身课程。由于双方在合同履行中产生分歧,涂某遂诉至法院,要求某健身公司退还剩余课时费。收到起诉材料后,汉阳区法院立即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发现某健身公司目前经营困难,且后续仍有几名客户准备起诉其退还预支付的课时费。考虑到案件标的额较小、案情简单,汉阳区法院将案件划定为蓝色等级,并确定了诉前示范调解的解纷思路。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汉阳区法院将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并由“知音•法官调解室”全程跟踪指导,快速促成双方达成以剩余课时费七折予以退还的调解协议。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靶向施策寻找解纷“最优解”,汉阳区法院深化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制度,将司法活动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划分为红、黄、蓝三级,根据企业自评意见和司法需求作出评估等级认定,并有的放矢选取快立快调快审、促成执行和解、审慎采取强制措施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聚焦“权益兑现”以拍促执为企回款

近日,面对企业困境,汉阳区法院深挖线索,以拍促执,快速为一家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执回985万元合同款。

在某投资公司与某物业公司、某置业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经法院查控发现,除了在诉讼财产保全阶段,已查封冻结置业公司持有的案外人公司40%的股权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为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汉阳区法院进一步走访调查,细致研判,分析案涉股权潜在的价值及变现的可能性,发现股权所在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且从企业信息平台查询无对外债务,公司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该股权存在潜在价值。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申请执行人的意愿,决定以拍促执,确定了股权起拍价,定向告知股权所在公司关于网拍平台选择、网拍报名流程、保证金支付、具体拍卖时间等程序事项,保障股权所在公司相关股东的知情权和优先购买权,进一步扩大竞买对象的范围。

经44次竞价,该股权最终以985万元成交,实现溢价34倍成功拍卖,解决了投资公司燃眉之急。

为破解执行财产处置难题,切实兑现胜诉权益,近年来,汉阳区法院秉承案件理念从“执行得了”向“执行得好”转变,推行“执行财产一体化处置”“阳法拍”,努力让胜诉企业的“纸上权益”转变为“真金白银”。

聚焦“精准普法”资源下沉便企增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汉阳区法院将法庭“搬进”汇聚着500余家中小企业的黄金口工业园区内,以商事共享法庭为载体,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按企所需,“靶向”普法。

“以案释法的形式开展讲座很接地气,还可以面对面把脉问诊。”一名前来旁听庭审的园区企业代表说。

11月初,汉阳区法院在商事共享法庭开展了一起巡回审判,承办法官结合争议焦点释法说理,成功促成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当庭握手言和。庭后,法官“趁热打铁”,就地为前来旁听庭审的企业开展了一场法治讲座,释明买卖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倡导双方诚信交易,遵守合同约定,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这只是汉阳区法院延伸司法“触角”,为企业“送法上门”的一个缩影。为切实回应企业法律需求,汉阳区法院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夜校”“法庭开放日”、营商环境专题座谈等普法活动,与企业建立常态联系,通过以事说理、以案说法,提高企业学法尊法意识。同时,汉阳区法院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钢贸、电商、保险等行业风险漏洞,向企业发出司法建议,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水平。今年以来,汉阳区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7份,反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