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审判 创新管理 关注民生

——赴北京大学学习体会

2013-11-16 11:49
来源: 办公室

公正审判 创新管理 关注民生

——赴北京大学学习体会

李  乐

在区委组织部、区法院党组的关怀、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区域发展与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从729811,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紧张忙碌的学习,深感受益良多,现汇报如下。

一、直观感受——愉悦

北京大学是我国知名、顶级学府,此次学习在经济学院集体授课,著名的人口、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曾经担任过经济学院院长。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中有给中央党校、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林坚教授,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主讲专家宋磊教授,有国务院参事、全国高级名师邓小南教授,有国防大学的马骏教授、有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于建嵘教授、有北京大学的十佳教师包万超教授等等。这些老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无一不是顶尖、领军人物,他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或幽默风趣,或严谨细致,或节奏明快,或张弛有度,各有风格,自成一体。为了师道尊严,宋磊教授哪怕汗流浃背仍西装革履,王岳川教授抓紧课间休息时间不辞劳苦为学员演绎中国传统书法,于建嵘教授用自制的光盘呼唤大家《相信爱》,关注社会管理创新。他们用翔实的数据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他们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当前存在的经济、政治弊端,他们用深入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能在他们自由的学术言论甚至在常人看来是偏激的观点中体会到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北大确实是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思想智库。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为老师们的渊博学识、大家风范所折服,享受了精神大餐,愉悦非常。

课余,漫步北京大学校园,眼见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欣赏过毛泽东主席题字的北京大学,远观邓小平题写的图书馆,徜徉在未名湖畔,走过博雅塔下,一塔湖图尽收眼底,曾经是皇家园林的校园内三步一名胜,五步一古迹,比邻清华大学,紧接颐和园、圆明园,独一无二的环境,灿若星辰的名师,在这天下莘莘学子心中的圣地,愉悦非常。

虽是夏季,北京仍早晚凉爽,中午温度略高,但相比四十多度的武汉,实在不算什么。过了个如此宜人的伏天,实在是愉悦非常。这个夏天,令人难忘。

二、课业感受——深刻

这次研讨班的课程安排非常全面,既有宏观经济分析,也有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新型工业,也有现代服务业,既有文化创新,也有十八大解读,还有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每个专题都体系完整,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显示了讲课教授深入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我听到最多的是创新,最被赋予希望的是法治,最引人遐思的是中国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主讲的《民生改善与社会公正》。 教授讲民生有大量鲜活的事例,更有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却无半点牢骚,应对思路与措施务实。吴教授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成为未来社会建设重点;当前民生问题主要是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为自由相对有余而平等不足;社会主要群体有弱势化倾向;社会精英群体之间形成利益结盟;公共投入优先顺序颠倒。吴教授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在全社会确立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必须将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必须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吴教授阐述了民生保障完全可以实现的几点理由:一是中国政府应对能力全世界最强;二是中国政府极其务实;三是共产党做为执政党最重视学习,重视与时俱进,重视创新。讲课充分体现了民为国之根本,强民固本的理念。

由此想到我所从事的审判工作,我国三大诉讼,无一不与民生相关,刑事诉讼为民打造安全环境,民事诉讼直接涉及民众切身权利义务,行政诉讼调整理顺官民关系,连我们的法院都是人民法院。所以民也是法之根本。

几乎所有的教授在讲课中都或多或少提到法治、依法治国、法是国家的底线、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建设法治政府等等,加上国家现任最高领导深厚的法学背景,人们普遍对建设法治社会寄予厚望。此次,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包万超教授专题讲授了大国战略与中国宪政改革,他着重讲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复兴什么,中国的大国战略是什么,宪法、宪政在世界一流大国中占据什么地位,中国宪法、宪政需要哪些改革等。这是这次研讨班唯一一次比较系统讲述法律法治的讲座,对我的触动很深。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更多的是具体的法律法规,如刑法、婚姻法、物权法、侵权法、行政复议法等等,这使我们很难从宪法层面上考虑制度设计;宪法的具体实施是由人大监督检查,距离百姓比较遥远;宪法不可诉讼,审判机关对其也不能贴近。包教授的讲课启发了我的思路,课后,我作为学生代表汇报了我的四点感受和领悟。一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法治是一项必备要件。宪法、法律、法治不是唯一手段和方法,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它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宪法、法律、法治却是万万不能的;二是宪法一些规定滞后于现实生活,为有利于法治的发展,应当修订宪法;三是宪政改革是个新观点,新思路,极有可能带来一片新天地;四是中国距离法治国家、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工作思考——创新

1、司法公正:在这次学习中,教授们多次谈到中国要注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个人理解,社会公平正义必然要求司法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作为一名法官,司法公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具体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一是依法秉公认真办理每一起案件,居中裁判,不断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努力实现个案公正,为司法整体公正打好坚实的个案公正基础。二是确保每起案件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不仅案件的审判结果要体现公平正义,更要在审判过程中坚持正当平等的原则,对各方当事人给予公平平等对待,坚持司法公开,坚持阳光下审判,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保障各方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尤其对以往比较容易忽视的程序公正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注意同案同判,裁判标准统一。防止同案异判,防止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而提升司法公信。汉阳区法院一年各类诉讼案件四、五千件,要实现个案公正,还需要每个法官提高责任心,提高司法能力,不断创先争优,不断改进工作。

2、加强管理:此次学习就是区域发展与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著名的互联网风云人物、社会学家于建嵘教授做了维护稳定与社会管理创新专题报告。我个人认为,法院公正审理、执行各类案件,本身就是在参与社会管理;审判解决了诉讼矛盾,也就化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同时司法裁判的示范、引导、教化作用将对此类社会矛盾予以规制,实现法律的价值取向,维护相应的社会秩序。

为了搞好这一社会管理,法院内部首先必须加强管理。通常法院内部管理有审判管理、人事队伍管理和政务管理。审判管理是法院独具特色的管理,也是法院当前工作的主要抓手。加强审判管理,应当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建立案件质量评查长效机制。在法院内部设立案件日常评查制度和重点案件如发回重审、改判、再审、信访案件评查制度,裁判文书上网接受民众监督制度,同时配合人大、政法委、上级法院对案件质量进行检查,着力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升案件质量,提升司法公信,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二是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对立案、分案、送达、开庭、评估鉴定、财产保全、裁判、执行、归档等节点加强监控和管理,修正出问题、出梗阻的节点,确保每个节点合法、及时、通畅,从而细化审判工作,细化案件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使审判与时俱进。三是加强审判效率管理,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开展案件繁简交流,调判适度分离,同时对类型化案件实行专业专人审理,如对劳动争议案件、房屋纠纷案件、医疗纠纷案件、物业服务案件组成专门合议庭审理,对标的较小案件实行简易、速裁、一审终审的审理,强化对审理时限的提示预警,杜绝超审限办案,促进法定审限内结案,实现案件审理的依法、高效、公正。三个加强管理,已使汉阳法院连续二年审判综合绩效在全市基层法院中名列前三甲,成为优秀法院。

3、关注民生:汉阳法院作为地方基层法院,应当在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尤其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司法保障,回应汉阳人民对法院工作新期待。妥善审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追索劳动报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物业服务纠纷等诉讼案件;对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等案件提前介入;创新执行方式,改粗放独任执行为集约分段执行,逐步解决执行难问题,实现裁判文书上的民生权利。同时加强司法调研,对涉及民生的司法问题及时给出司法建议。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学习归来,深感自己无论在专业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上都是多么的不足,穷我一生,也只能望大师项背,但我愿终身学习不辍,热爱法律,敬畏法律,说法律话,作法律事,用法律思维,当个法律人。再次感谢组织给我这宝贵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