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聚焦“解纷便利度、护企加速度、企业满意度”,高质效办好涉企案件,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诉讼服务体系提升解纷“便利度”
“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小程序上签字确认,半小时后,我就收到了民事调解书,这下安心了。”近日,在外地就医的王某表示。
一起因残疾等级存在争议的交通事故纠纷,在汉阳区法院诉前调解阶段用时1个半月顺利结案。这是汉阳区法院优化诉讼服务体系,提升解纷便利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汉阳区法院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只进一门、一线应答”,深化线上立案“一网通办”,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实现立案申请当天审查;深化胜诉即退费,实行立案时核对账户、生效后自动退费,让当事人退费“一次不用跑”;深化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与不动产、税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变信息孤岛为融合共享。
此外,汉阳区法院还进一步优化线下立案服务,在诉讼服务大厅开辟涉企“绿色通道”,配置跨域立案窗口与自助立案设备,满足企业“当场立、自助立、就近立”等多元需求,实现线下立案“只跑一次”;深化“执行一站式办理”,在执行事务中心打造集执行立案、接待约谈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场景,让当事人办理执行事务“只进一门”,促进执行提档加速。
全力提高办案质效跑出护企“加速度”
为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新平衡,汉阳区法院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跑出护企“加速度”。
“短短4天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我们好几个月的心病。”近日,余某收到调解协议后说。余某等19人均为一家木业公司员工,因数月未发工资,遂向汉阳区法院起诉,要求公司支付劳动报酬100余万元。
收到起诉材料后,汉阳区法院经初步阅卷并开展评估,认为该批次案件事实清楚、具备调解基础,遂将案件委派给“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法官指导调解员了解基本事实、听取双方意见,对争议部分进行调解,仅用时4天即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汉阳区法院合理配置资源,打造繁简分流工作平台,不断提高办案效率,推动涉企案件高效化解。
汉阳区法院立案繁简分流,制定案件繁简分流实施意见,细化繁简案件区分标准,明确立案庭办理简案,人民法庭办理买卖合同、道交案件,其他审判庭办理繁案,实现审判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
汉阳区法院执行快慢分流,聚焦“执行分流、分段集约、终本案件管理”,三端发力强力破解“执行难”,明确执行指挥中心办理足额查控案件,快执团队办理简案,普执团队办理繁案,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
精准回应司法需求增进企业“满意度”
“企业如何参与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汉阳区法院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不久前,某企业家代表在汉阳区法院企业座谈会上提出了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回应企业关切,近日,汉阳区法院分类整理了营商环境措施问答7类20条,编发《企业法治营商服务问答》。企业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汉阳区法院惠商护企举措和司法服务信息。
这是汉阳区法院不断畅通企业沟通渠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阳区法院聚焦企业司法需求,多措并举回应企业关切,既注重解决具体企业个性化的司法需求,又聚焦共性问题,持续推进深化府院联动、强化司法建议应用等助企措施。
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钢贸、电商、保险等行业风险漏洞,汉阳区法院向企业发出司法建议,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水平。今年以来,汉阳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7份,反馈率100%。
此外,汉阳区法院还高度关注辖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黄金口工业园设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线上线下对20余家高新企业问需问计,举办知识产权专题答疑讲座,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