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打出“助企暖企护企”组合拳,多措并举厚植法治“沃土”,为辖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破前和解 助企重获新生
近日,汉阳区法院适用“破前和解”,高效化解一起企业破产清算纠纷,为濒临破产企业带来“生机”。
今年5月,某设备公司申请对某建筑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汉阳区法院在破产立案审查阶段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了解到建筑公司经营范围广,虽然现金流出现困难,但仍持续经营,资产大于负债。建筑公司也表示愿将现有资产以物抵债给设备公司,避免进入破产程序。
鉴于建筑公司具有挽救价值,汉阳区法院经研判,确定了“破前和解”的工作思路,为双方搭建和解桥梁。经多次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分期付款的和解协议,目前,第一期付款义务已履行完毕,设备公司亦撤回破产申请。
这只是汉阳区法院主动作为助企重返“赛道”的一个缩影。
为加大困境企业救治力度,汉阳区法院建立完善全流程监管、破产前端服务等机制。在破产审判中,实行企业破产前置提示,提供破产立案前端指引,加强重整价值前瞻识别,最大限度降低困境企业挽救成本,释放破产救治出清效能,助力企业转“危”为“安”。
活用保全 护企解纷双赢
“慎重采取保全措施、全力促成双方调解。”对案件进行双向分级评估后,汉阳区法院承办法官提出了解决思路。
在这起涉企案件中,两家科技公司将其持有的某环保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某集团公司。但集团公司未按照协议支付股权转让款,此案成诉,案涉标的额1000余万元。
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中,两家科技公司表示,公司因资金缺口面临破产风险,并意图通过申请保全向某集团公司和某环保公司施压。
该环保公司事关多家医疗机构的医废处置,一旦因诉讼保全而停摆,将对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全市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影响。汉阳区法院经评估,将案件划定为红色等级,决定审慎采取保全,倾力调解涉企纠纷。
随后,汉阳区法院向两家科技公司讲法理、说情理,并承诺尽快妥善处理纠纷,促使其暂缓申请保全。同时,汉阳区法院从缓解原告企业债务危机、排除保全可能产生的次生负面影响等角度,拟定了多重利好解决方案。经多轮协调,双方顺利达成调解。目前,股权转让款已按照调解协议支付完毕,两家科技公司的资金危机也得以缓解。
为最大限度降低保全措施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汉阳区法院坚持审慎采取保全。一方面,善意选择被保全财产类型,编制不宜保全财产类别清单14条,优先选择对被保全企业影响最小的财产类型,保障企业安心经营。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置换保全措施,在充分考量申请人债权实现可能性的同时,灵活变更保全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善意执行 暖企纾困解难
“谢谢你们!帮助我解决了燃眉之急。”郭某眼见着商品售完了,连连向执行干警道谢。
近日,汉阳区法院依法腾退一处棋牌室时,发现从棋牌室搬出的饮用水、纸巾、食品等商品因没地方存放,全部堆放在店面门口。因此时已晚上七点,商家郭某一筹莫展。见此情形,执行干警化身“带货达人”,暖心帮助商家售卖完了剩下的商品,解决了郭某的燃眉之急。
“小案”不小办,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之所盼,汉阳区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坚持把依法强制执行的刚性和善意文明执行的柔性有机结合,努力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的冲击。
不久前,在另一起近600万元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向汉阳区法院提出执行请求,同时被执行人也反馈资金周转困境,怎么办?
汉阳区法院听取双方企业自评意见和司法需求,得知被执行人即将收到一笔货款的消息后,法院依法查封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紧盯货款进度,并第一时间告知申请执行人。考虑到货款即将到账,申请执行人同意给予1个月的宽限期。
被执行人收到款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进行扣划,汉阳区法院为其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及时修复企业信用,双方均对法官表示感谢。
落实涉企经济影响评估,用好预惩戒、活封活扣、履行宽限期等措施,将执前督促和解、执中预警提示、执后修复信誉贯穿执行全流程……这一系列举措,既体现了执行力度,也彰显着执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