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武汉汉阳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汉阳实践,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链条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诉前化解纠纷7248起,做深做实定分止争。
重引导 前端预防化解
“很接地气,专门定制,还可以面对面把脉问诊。”旁观庭审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近日,汉阳法院走进琴台钢贸工业园“商事共享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成功调解多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庭审后,承办法官以案件为切入点,向园区旁听企业释明买卖合同签订中的法律风险,倡导双方诚信交易,遵守合同约定,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将纠纷化解沉到一线,汉阳法院坚持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加强前端预防化解。
做优法治宣传,常态化进学校、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进企业开展巡回审判、法治讲座、普法宣传,引领社会法治意识进步,推动无讼理念深入人心。
用足司法建议。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金融保险、网络购物等领域风险漏洞,向行政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制发司法建议,以司法“良方”促进“办理一案,解决一片”。
筑牢前哨阵地。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强人民法庭与属地基层单位联动共建,协同化解纠纷。组织2支政法先锋队,深入社区排查纠纷,依托“阳法驿站”就地化解矛盾。
聚合力 多元协同共治
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十分感谢汉阳法院出面帮我们解决纠纷。”一名小区业主黄某说。
黄某与孟某系同一小区的上下楼邻居。孟某家中主进水管和水表爆裂导致黄某家中主卧、厨房被渗漏,并产生损失。双方纠纷在物业公司、街道司法所的先后多次协调下仍未消解,遂提交至区矛调中心“法官调解室”。收到相关材料后,“法官调解室”指导调解员联合街道司法所实地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联合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
这是汉阳法院“两个中心”衔接互动共同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早在2021年,汉阳法院就推动建立武汉市首个区委、政府主导的矛调中心。3年来,汉阳法院以驻区矛调中心“法官调解室”为枢纽,撬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衔接互动,通过委派调解、指导调解、司法确认,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此外,汉阳法院还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提升诉前调解效能。联合区司法局、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全市首个“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加强“法院+工会+人社”调裁审衔接,与省银保调中心完善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不断汇聚多元解纷合力。
定纷争 力促案结事了
“法官,我方要主动履行付款义务……”一天清晨,某器械公司的负责人拨通了执行员的电话,表达了愿意自动履行的意愿。执行干警回忆起初次接待申请执行人某医药公司时,这家公司还向法院表示被执行人经营状况不佳,执行回款希望渺茫……但是仅3天,被执行人竟然主动提出要给钱。
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是什么让该公司态度快速转变?
“我收到判决书时就看到了文末有一段话,如果不履行法院就会对我采取强制措施。公司今年刚接到了几个单子,可千万不能因为这事‘黄’了……”,在执行干警的指导下,这家公司将执行标的55万余元一次性足额打至本案案款专户,这起立案仅3天的案件圆满执行完毕。
既定分,又止争。汉阳法院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对经诉前调解成功且当事人具有履行义务的,同步送达《预执行提醒告知书》;在调解书、判决书后附督促履行提示,全流程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促进纠纷一次性解决。
为力促案结事了,汉阳法院还注重全程释法析理,出台“小案不小办”10条意见,通过“庭后十分钟”面对面解析当事人法律疑问,制发法官寄语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聚焦争议焦点开展判后答疑,让当事人既解“法结”又解“心结”。